吉林省传媒学会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会动态 >> 通知公告 >> 正文
吉林省传媒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优秀成果奖评选获奖名单公布
发布时间:2024-03-15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吉林省传媒学会于2023年10月28日,在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成功召开吉林省传媒学会2023年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全球化互动中的我国传媒发展及人才培养”学术论坛。本届学术年会论文优秀成果奖活动共征集论文362篇,根据学会论文评选程序,经学会专家评审组初审和复审,最终遴选出一等奖25篇、二等奖40篇、三等奖87篇。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吉林省传媒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等奖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单位

1

万梓玉

温彩云

人工智能视域下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中玩家体验感研究——以游戏《王者荣耀》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

王志威

“中国人在线”——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中国国族认同的话语(再)生产

爱丁堡大学

3

王娴

主流媒体航天新闻报道中的全媒体创新实践——以新华社对“神舟十五号”的报道为例

中国传媒大学

4

王湛清

寻找搭子:平台连接、媒介转移与“附近”再造

吉林大学

5

太清华

王笋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封神系列动画电影传播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

6

尹家美

蒋雨腾

中国特色类型影片对外传播路径研究——以电影《封神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7

石彦伟

回笑哲

中华传统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与经验——以纪录片《定州眼药白敬宇》为例

吉林外国语大学

8

刘文冉

张梦瑶

雒少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电影的报道框架研究——基于Lexis数据库的新闻报道

浙江传媒学院

9

刘丽萍

“入坑”的“云养族”:青年亚文化视角下“云养娃”短视频背后的平台劳动

浙江传媒学院

10

刘鸣筝

王硕

人机共生中的算法权责与角色伦理:智能传播时代基于算法技术的伦理考量

吉林大学

11

刘建锋

在讲好中国红色故事中构建中国红色文化国际话语体系

四川外国语大学

12

孙仕奇

夏维波

现实主义与虚拟现实主义的结合点——数字时代中国电影工业美学实践

吉林师范大学

13

李宏蕾

文化之根,世界之枝——中国电影美学创新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东北师范大学

14

冷天泽

跨媒介叙事:中国广播电视混合多元传播策略研究

广州新华学院

15

张兴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

长春工业大学

16

张盼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时代现实题材电视剧叙事特色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

17

周营

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文化认同与美学影响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

18

宗世英

张煜

非遗文化传承视域下苗族文化创意设计与应用

长春大学

19

姜翼飞

自媒体时代大众影评的传播特征与话语方式

吉林艺术学院

20

夏以柠

时代文化与成长寓言 ——哪吒题材国产动画片的故事形态学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

21

唐净欣

可供性理论视域下县级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难点及可持续发展路径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

22

温丽君

基于大数据AI算法的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

吉林动画学院

23

路鹏

周利

基于具身理论的互动视频研究

东北电力大学

24

路瑶

吉喆

近十年来国内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长春师范大学

25

管媛辉

耿浩睿

关于“电视+”的思考:从跨屏传播到跨界融合

长春工业大学



二等奖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单位

1

于琦

新时代,新视角,新演绎——以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

王译晗

以现代作问:中国式现代化与艺术传播的理路考辨

东北师范大学

3

王家豪

泽玉

传播主体与情景:“洋网红”短视频的话语探析

西藏民族大学

4

王滆洱

用国际话语体系传递中式电影美学:从两版《小城之春》看中国电影如何破解国际传播难题

北京师范大学

5

王嘉欣

短视频场域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风险与提升策略

东北师范大学

6

王璐

空间叙事视阈下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空间建构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7

孔卓娃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乡村短视频的受众需求研究

吉林动画学院

8

卢昕然

邓向阳

数字群体“momo”:群体匿名、抗争策略与流动的共同体

湖南大学

9

田力丹

王志扬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东北电影的意象表达

吉林艺术学院

10

白薪琪

新主流电影中国家精神的表达及大国形象的塑造——以《流浪地球2》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11

宁煜程

那日苏

建构主义视域下中国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三重互动”

中国传媒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12

吕建茹

网络传播背景下致他人“社会性死亡”的网络暴力对人格权侵权的影响及救济

北京师范大学

13

闫心池

杜昊林

高红阳

4P理论下AIGC在图书出版营销的创新应用初探

温州商学院

14

杜玉

沉浸语境下博物馆视觉信息的文化传播路径

东北师范大学

15

李在荣

侯烨晖

解一楠

性别平等视阈下女性题材纪录片跨文化创作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16

李玮

智媒时代,地方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17

李响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超我两歧反转与家国同构意识形态的袪魅

东北师范大学

18

狄鑫

戏曲纪录片——“融媒体时代的中国纪录片发展”高端论坛

吉林艺术学院

19

辛拓

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国家形象建构

吉林艺术学院

20

宋业杰

电影线性拼图叙事模式美学分析——以《长沙夜生活》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1

张荣宝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跨文化传播的创新路径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22

张洋

公共突发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识别与舆论引导策略研究——以“418长峰医院火灾”事件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

23

张海超

数字情境中的“观看”和“参与”:青少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

24

张楠

数字媒介依赖视域下Z世代社交网络成瘾行为的媒介逻辑

中国传媒大学

25

张静

刘俊池

平台·视频·主播:短视频+直播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云南民族大学

26

邵子健

孟翀

基于校企合作的播音主持专业智慧教育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长春光华学院

27

武芑彤

试论新时代下如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叙事及其表达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28

范奕涵

电影人的自画像:《永安镇故事集》的元电影性质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9

林阳

本质观、价值观、实践观:人机文明视野下的人工智能主播

中国传媒大学

30

孟令伟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新主流电影的发展研究

吉林动画学院

31

胡子希

全媒体时代中国戏曲传播推广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吉林艺术学院

32

侯学茹

以史为骨,以影塑人:诗化人生的主体性绽放——评影片《长安三万里》

东北师范大学

33

姚丹

解困新闻:地方媒体的新出路——基于法国媒体探索的启发

延安大学

34

徐佳

浅析跨文化传播视角下谈话节目的表达与创新——以《非正式会谈》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35

郭书宇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表达策略和破“局”之路

东北师范大学

36

梅凯

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认同:红色题材影视剧的情感传播实践

吉林大学

37

彭雨佳

刘竺岩

趣缘群体何以形成——论MBTI人格测试的网络社交平台传播

吉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38

韩嘉璐

四季轮回,生生不息:纪录片《大地情书》的叙事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39

赖婧怡

“新主流”电影的发展与跨文化交融

东北师范大学

40

潘莹莹

侯若云

中国式现代化意识形态话语创新的媒介逻辑

西北工业大学


三等奖

序号

姓名

论文题目

单位

1

丁艺文

中国传统文化IP持久性活化的创新路径研究——以《唐宫夜宴》系列IP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

于梦竹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红色电影的意义探析

长春师范大学

3

马晨颖

“走出去”视阈下中国电影美学的新形态

东北师范大学

4

王小安

人物塑造,空间隐喻,主流认同构建,电影《长安三万里》叙事策略的美学探索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5

王艺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吉林动画学院

6

王乐天

主流媒体以平台助力国际传播的困境与反思——基于云桥网建设实践的思考

云南民族大学

7

王宇彤

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及发展——以奥运会为例

长春师范大学

8

王沛竹

以声载影:电影《茶啊二中》的东北地域文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9

王娆

社交机器人的意识形态功能及风险应对

吉林师范大学

10

王晗颖

过度娱乐与导向缺失:专业新闻媒体短视频内容伦理失范现象及治理

广西大学

11

王燕

角色调适:社交媒体中网络自嘲的传播实践及动因分析

吉林师范大学

12

王燕云

媒介四重出售理论视域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路径探析——以央视公益带货直播为例

广西大学

13

牛思瑶

离不开的“黑镜”: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依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吉林师范大学

14

毛禹漓

透视·感染·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纪录片创作的修辞呈现与创新表达——以人文纪录片《人生第二次》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15

文贝贝

记忆之场视阈下电影空间叙事中的家庭景观构建

东北师范大学

16

石心悦

中非媒体合作:拓展非洲民众了解中国的渠道,夯实中非民意基础

东北师范大学

17

卢璟

时代的碰撞与回响—论《风吹半夏》中的成长主题

东北师范大学

18

田咏奇

助农公益短视频传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吉林大学

19

白海

从融媒到特媒——媒体融合下的有声语言传播创新路径探究

四川文理学院

20

冯俊雄

从生活展演到身份认同:“农民工川哥”的短视频实践

西华师范大学

21

权名涵

唐绾卿

以“展”为媒,传播中国故事——大湾区“人文特展”新媒体建设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

22

朱萍

陈欣钰

抵抗、重塑、驯化:Z世代的“仪式化”数字反连接行为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3

刘伟

国际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山东省政协《联合日报》社

24

刘冰杰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传播学命题下的应用困境——以ChatGPT内容生产为例

山西大学

25

刘孝林

融媒时代交互艺术在乡村文化传播的应用研究

东北电力大学

26

刘畅

共同体美学视域下中国电影东西方美学共荣的创新实践路径探析——以电影《椒麻堂会》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7

刘欣东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实践研究——以中国动画电影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28

刘怡杉

新时代温暖现实主义电影的“人民性”表达

广西艺术学院

29

刘俊池

郑丁川

基于AIGC的数字广告投放平台对媒介用户的消费行为影响——以巨量引擎为例

云南民族大学

30

刘莹

藻井图案的艺术传承与应用——以法海寺大雄宝殿为例

长春大学

31

刘航宇

人工智能视阈下交互性影视中互动性的演进与重构

东北师范大学

32

刘家齐

马琳

数字时代下综艺《种地吧》的情感价值与文化认同

东北师范大学

33

闫鑫慧

综艺节目“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研究和价值引领——以劳动纪实节目《种地吧》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34

孙玮

基于HKR+R视频理论探析新媒体视域下短视频作品的创作路径

吉林动画学院

35

李千龙

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中的时空重构——以《紫禁城》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36

李丹丹

情绪传播的社交性:公共事件的互动仪式研究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37

李阳

强迺煜

陈莉

国内农村题材影视研究现状、演进路径及热点分析

信阳师范大学

38

李昂

“主旋律题材”电视节目与戏剧艺术的融合创作——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39

李宝荣

做强引导力 讲好这个“理”——以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媒体报道为例

山东临沂日报报业集团

40

肖言奇

社交媒体平台的情感表达与情绪传播刍议

吉林艺术学院

41

吴童

传播学视域下的老年人传播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数据挖掘与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42

冷星野

融媒体背景下中国电影的传承与跨文化美学创新

吉林动画学院

43

宋启明

AI作为策划者:凤凰卫视电视新闻生产的ChatGPT应用

中国传媒大学

44

张宇莹

数字化口语传播实践中的人际关系——基于情感具身性视角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45

张怡婷

共情传播视域下中华文化遗产宣传片的传播策略研究——以《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46

张晓明

卢志飞

中国式现代化的四维阐释

西华师范大学

47

张婷婷

中国故事的中国式叙事——以电影《春江水暖》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48

张瑞雪

“借势营销”案例中的受众认知、情绪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49

张静远

冯贵圆

张红良

主流媒体AI赋能的机遇和挑战——基于ChatGPT的功能突破视角

北华大学

50

张蝶

徐昕

数字时代新闻创新的省思与破局(2018-2022)——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1

陈洋

热点事件类短视频情感传播:现实境遇、生成逻辑与时代进路

东北师范大学

52

邵继源

融媒体时代下网综节目主持人角色嬗变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53

武文斌

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高热度传播的路径研究

吉林大学

54

苗心怡

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体育英雄——以电影《八角笼中》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55

苗夏

张嘉婧

人际交往中聊天截图分享的情感满足与隐私侵犯——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的考察

东北师范大学

56

范婷煜

智能传播时代的想象共同体研究——以杭州亚运会数字火炬人为例

中国传媒大学

57

林琪

嵌入日常生活的纸媒接受机制分析:接触、社会性和仪式化

吉林师范大学

58

罗欣悦

国产动画电影对于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研究——以《长安三万里》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59

岳睿燕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融媒体建设的探究与思考

燕山大学

60

周明昊

中国电影美学领域“走出去”战略的跨文化创新探索——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61

赵一荻

人民美学与女性群像:年代剧创作的双重维度——以《人世间》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62

赵文瑞

我国古装影视作品的视听内容出海与中华文化传播——以《风起洛阳》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63

赵美佳

碰撞与互文:新神话美学的传播现象研究——以《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64

胡奇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国际体育传播:内涵·现状·启示

武汉体育学院

65

胡浪

新时期影片中国元素的艺术性显现

东北师范大学

66

柳盈莹

赵世调

立足边疆 服务社会: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初探

云南师范大学

67

侯玮祺

融媒时代下中国广播电视媒介的观众互动革命

吉林艺术学院

68

姜宇超

谢婧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青海大学

69

姜欣玥

网红导游短视频的地域文化叙事策略与效果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70

柴抒阳

主流媒体短视频共情传播研究——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71

倪晓彤

赋能智慧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的AIGC技术转型和发展策略

暨南大学

72

徐亚楠

“央视新闻”抖音短视频情感传播策略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73

高林梅

与AI为伴:聊天机器人的社交线索与社会反应的关系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

74

高健宁

张鹤

浅析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叙事符号构建

东北师范大学

75

郭海芃

中国奇幻电影的文化自信表达——以电影《封神第一部》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76

唐梦婕

社交媒体情境下当代青年婚育观及其影响机制浅析

东北师范大学

77

黄郁涵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封神第一部》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东北师范大学

78

黄钰

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动画电影的美学表达——以电影《新神榜:杨戬》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79

戚舒妍

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以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韩国的传播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

80

盛德华

人物符号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军事电影叙事革新探析

吉林艺术学院

81

符榴菁

文旅短视频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82

梁榕荣

社交媒体平台B站中“躺平论”的形成过程研究

吉林师范大学

83

温程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短视频在日本的跨文化传播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

84

熊国琳

互联网传播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困境与实践探索

东北师范大学

85

樊振娥

情感传播视角下分析情感活动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西藏民族大学

86

颜贵禧

虚拟数字人在短视频中的共情传播机制研究——以柳夜熙为例

吉林师范大学

87

潘广宇

20世纪30-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电影事业的现代性品格与历史经验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传媒学会

2024年3月15

版权所有:吉林传媒学会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2555号

邮编:130117

微信扫一扫

扫一扫手机访问